本報訊(記者 魏建軍)近日,記者從陜西省文旅廳召開的介紹《陜西省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定與貫徹落實情況發布會了解到,為貫徹落實好《條例》將研究制定秦腔藝術中長期發展規劃,確保陜西省秦腔藝術繁榮發展有“時間表”和“路線圖”。
秦腔是我國最悠久的劇種之一,是陜西的藝術瑰寶,被譽為“中國梆子戲鼻祖”,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具有較大影響,深受廣大群眾喜愛。截至目前,陜西共有各類秦腔藝術表演團體173個,各類秦腔藝術人才426人,在弘揚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引導社會風氣、促進社會進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陜西省文旅廳將抓好《條例》的貫徹落實工作通過全方位、深層次、多形式的學習宣傳活動,讓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深入人心,為《條例》的實施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同時,將健全和完善秦腔藝術保護傳承發展的體制機制,為劇種保護、劇目創作、院團發展、人才培養、理論研究、宣傳普及等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撐。另外,還將積極協調省級有關部門組成工作督查組,對市、縣(區)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督查,把《條例》各項規定落到實處。
據了解,《條例》于2021年11月26日,經陜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高票通過,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為新形勢下保護好傳承好秦腔藝術,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文化強省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